News

[爱游戏在线登录入口]建筑设计基础考点建筑学的常用基础知识有哪些科目

爱游戏在线登录入口

Posted on 2022-11-25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建筑设计基础考点(建筑设计需要掌握哪些建筑知识和技能)的问题,爱游戏在线登录入口,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建筑学的常用基础知识有哪些

文章目录列表:

建筑学的常用基础知识有哪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繁荣,建筑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以下是由我整理的关于建筑学的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建筑学知识:建筑物的分类

  一、建筑物的用途分类及特点

  1、民用建筑:供人们生活、居住、从事各种 文化 福利活动的房屋。按其用途不同,有以下两类:

  (1)居住建筑:供人们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宾馆、招待所。

  (2)公共建筑:供人们从事社会性公共活动的建筑和各种福利设施的建筑物,如各类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等。

  2、工业建筑:供人们从事各类工业生产活动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总称。通常将这些生产用的建筑物称为工业厂房。包括车间、变电站、锅炉房、仓库等。

  二、按建筑结构的材料分类

  1、砖木结构:这类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用砖、木构成。其中竖向承重构件如墙、柱等采用砖砌,水平承重构件的楼板、屋架等采用木材制作。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层数较少,多用于单层房屋。

  2、砖混结构:建筑物的墙、柱用砖砌筑,梁、楼板、楼梯、屋顶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成为砖—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多用于层数不多(六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及小型工业厂房,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梁、柱、楼板、基础全部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梁、楼板、柱、基础组成一个承重的框架,因此也称框架结构。墙只起围护作用,用砖砌筑。此结构用于高层或大跨度房屋建筑中。

  4、钢结构:建筑物的梁、柱、屋架等承重构件用钢材制作,墙体用砖或其他材料制成。此结构多用于大型工业建筑。

  三、按建筑结构承重方式分类

  1、承重墙结构

  它的传力途径是:屋盖的重量由屋架(或梁柱)承担,屋架支撑在承重墙上,楼层的重量由组成楼盖的梁、板支撑在承重墙上。因此,屋盖、楼层的荷载均由承重墙承担;墙下有基础,基础下为地基,全部荷载由墙、基础传到地基上。

  2、框架结构

  主要承重体系有横梁和柱组成,但横梁与柱为刚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通常通过端部钢筋焊接后浇灌混凝土,使其形成整体)连接,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刚架(或称框架)。一般多层工业厂房或大型高层民用建筑多属于框架结构。

  3、排架结构

  主要承重体系由屋架和柱组成。屋架与柱的顶端为铰接(通常为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柱的下端嵌固于基础内。一般单层工业厂房大多采用此法。

  4、其他

  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建设一些高层、超高层建筑,上述结构形式不足以抵抗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的作用,因而又发展了剪力墙结构体系、桶式结构体系。

  四、建筑高度分类

  建筑物可根据其楼层数量分为以下几类

  1、低层:2层及2层以下

  2、多层:2层以上,8层以下

  3、中高层:8层以上,16层以下

  4、高层:16层以上,24层以下

  5、超高层:24层以上

  建筑学知识:房屋构造概述

  一、建筑材料知识

  主要建筑材料包括水泥、钢筋、木材、普通混凝土、黏土砖等。

  1、水泥

  (1)常见水泥的种类: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五种

  (2)水泥标号:水泥标号是表示水泥硬化后的抗压能力。常用水泥编号例如:325、425、525、625等。

  (3)常用水泥的技术特性

  凝结时效性:水泥的凝结时间分为初凝与终凝。初凝为水泥加水拌合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终凝为水泥浆开始拌合时到水泥完全失去可塑性开始产生强度的时间。

  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的性质。水泥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成为体积安定性不良,不能使用。

  水热化性:水泥的水化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水化过程的进行,不断放出热量称为水热化。其水热化释放热量的大小和放热速度的快慢主要与水泥标号、矿物组成和细度有关。

  细度: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颗粒越细,早期强度越高。但颗粒越细,其制作成本越高,并容易受潮失效。

  标准稠度用水量:指水泥沙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标准稠度是做水泥的安定性和凝结时间时,国家标准规定的稠度。

  2、钢筋

  (1)建筑钢筋的种类:钢筋是钢锭经热轧而成,故又称热轧钢筋,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钢材品种。

  按外形可分为:光圆钢筋、带肋钢筋。

  按钢种可分为:碳素钢钢筋和普通低合金钢钢筋。

  按强度可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级别。其中Ⅰ级钢筋为低碳钢钢筋,Ⅱ、Ⅲ、Ⅳ级为低合金钢钢筋。

  (2)建筑用钢筋的应用

  Ⅰ级钢筋为热轧光圆钢筋,其强度较低,塑性及焊接性能较好。广泛应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受力较小部位。

  变形钢筋中Ⅱ级、Ⅲ级钢筋的强度、塑性、焊接性能等综合使用指标较好,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量最大的钢筋品种,也可经冷拉后做预应力筋使用。

  冷加工钢筋

  冷拉钢筋:冷拉钢筋的屈服程度会提高,而塑性降低。冷拉Ⅰ级钢筋适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中的受力部位,冷拉Ⅱ级、Ⅲ级、Ⅳ级钢筋均可作为预应力筋使用。

  冷拔低碳钢筋:其有较高的抗拉强度,是小型构件的主要预应力钢材。

  3、木材

  (1)木材的种类:分为针叶树和阔叶树两类。其中针叶树的树干长直高大,纹理通直,材质较软,加工容易,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材。阔叶树材质较坚硬,称之为硬材,主要用于装修工程。

  (2)建筑木材的性能与用途

  红松:材质较软,纹理顺直,不易翘曲、开裂,树脂多,耐腐朽,易加工,主要用于制作门窗、屋架、檩条、模板等。

  鱼鳞云杉:又名白松。材质轻、纹理直、结构细、易干燥、加工,主要用于制作门窗、模板、地板等。

  马尾松:材质中硬,纹理直斜不匀,结构中至粗,不耐腐,松脂气味浓,在水中很耐久,主要用于制作模板、门窗、橼条、木柱等。

  落叶松:材质坚硬而脆,树脂多,耐腐性强,干燥慢,干燥中易开裂。主要用于檩条、地板、木桩等。

  杉木:纹理直而均,结构中等或粗,易干燥、耐久性强。主要用于制作屋架、檩条、门窗、脚手杆等。

  柏木:材质致密,纹理直或斜,结构细,干燥易开裂,坚韧耐久。主要用于制作模板及细木装饰等。

  洋松:分细皮和粗皮两种。细皮的结构精细,不易变形,容易加工,适于较高要求的装修;粗皮的结构较松,但质料坚固,变形与收缩量较小,适用于要求不高的装修。

  建筑学知识: 木材的类别

  为了合理用材,木材按加工与用途不同分为原木、杉原条、板方材等。

  原木是指伐倒后经修枝,并截成一定长度的木材。分直接使用原木和加工用原木。

  杉原条是指只经修枝剥皮,没有加工成材的杉木,长度5M以上,梢直径60mm以上。

建筑设计需要掌握哪些建筑知识

建筑设计所设计的建筑知识包括“建筑设计理论”、“建筑设计规范”、“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建筑经济”、“建筑史”、“建筑心理学”、“规划原理”、“建筑制图与绘画”等。
至于相关知识,则太多太多,主要有“美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环境学”等等。
清华大学徐伯安先生在课堂上说过一句话:“建筑师是工程师、画家、社会学家”。
作为“工程师”,要掌握建筑工程技术,包括构造、材料、结构、设备、环境等学科。
作为“画家”,要研究艺术、美学原理,这是建筑学与其他工程技术学科最大的不同。
作为“社会学家”,要研究不同职业、阶层、年龄的人对建筑的要求,了解历史、洞悉时尚、通晓人情、以人为本。
对于建筑师来说,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有什么知识是建筑师不需要学的?

建筑设计需要懂得哪些最基本的知识

.懂制图(土建制图、机械制图),能熟练地画出符合国家规范的设计图纸和施工图。2.能看懂各种土建施工图纸,除了结构施工图纸外,对给排水(上下水)工程图、采暖工程图、通风工程图、电气照明与消防工程图等,也都非常熟练。这对搞好室内装修设计十分重要:可以避免装修设计与土建设施发生冲突,能更周到的进行装修设计、恰当的进行装修设计。3.懂透视学,能快速地画出室内透视骨架线图,做到透视准确无误:会画轴测图(定轴测轴和轴间角度)。这是画好效果图的基础。4.会画彩色效果图,能把房间的空间感、质感、色彩变化、家具设备的主体感、光环境效果等正确地表现出来。5、熟悉各种土建材料和建筑装修材料(材料的性能、特点、尺寸规格、色泽、装饰效果和价格等),才能正确地选用材料和恰当地搭配材料。6.懂得建筑的基本构造类型,特别是对每种构造的优缺点、常用的结构方式等要熟悉。7.具备建筑风格、室内和家具风格方面的知识与修养,能熟悉各种的基本特征与变体。还了解各种陈设品的历史发展。8.具备测绘的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做好现场实测记录,为设计搜集资料。9.对装修施工工艺要熟悉,以确保装饰装修的质量。10.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与修养,这对提高室内设计水平有利。11.会并善于做设计资料的搜集与积累工作,列如,通过画速写、测绘、拍照、复印和记录等手段,不断积累有用的各种设计资料。12.掌握专业调查的技巧,不论是综合性的,还是专业性的调查,都能抓住要点,得到设计师应掌握的情况与信息,以利于室内设计工作。13.会独立制作高质量的模型,这就要求设计师懂材料、工艺做法,并会使用必要的工具和设备。这是设计师应具备的动手能力。14.会摄影,懂暗房技术,还会摄像。这些技能设计师也能掌握。15.室内设计师还会电脑辅助设计(CAD),掌握用电脑绘制设计图、施工图和效果图的技巧。16.要具备园林艺术、盆景与插花艺术方面的知识与修养,懂得绿化树种、花草的特性与功能。17.对人体工程学要做深入地研究和了解。18.加强对电光源、光源产品和照明技术的了解,从而有利于搞好室内照明设计。19.室内设计师要研究社会学,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群与阶层、阶级、生活方式和需求,这对搞好设计有帮助。20.室内设计师还应对环境科学有深入的了解,并及时掌握新的发展趋势。另加两条:了解物理动力学、化学生物学

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内容

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考试内容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知识);建筑设计(知识);建筑结构。这三个科目为各专业考生统考科目,专业考试为《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一个科目。

其中《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分为: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民航机场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市政公用工程、通信与广电工程、矿业工程和机电工程10个专业类别,考生在报名时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一个专业报考即可。

1.找辅导班跟随复习。

因为考试科目多,内容繁杂,所以用最快的速度抓住重点还是有必要的,虽然规定是八年内全部通过即可,但越快拿到证自然越好,能更早入职更早晋升。

我们还是有必要上网看一下辅导班视频的,毕竟,即使是建筑系学生,毕业几年之后,对于结构力学和技术作图这些科目也很难无师自通,有一个合适的指导老师很重要。在经济和时间条件均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报一个现实辅导班,这对我们的考试复习帮助更大。

2.没必要过于细致地复习。

还是前面那句话,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考试科目太多太复杂,想要360°无死角地琢磨透是不太可能的。考试的合格线为60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去学习那些相对简单易懂的知识,极其复杂难懂的,先不要理。

3.真题练习永远是最重要的。

这个原则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考试。历年的考题,出题思路大同小异,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把真题做一遍,这样就会对整个科目有一个总体把握,也能锻炼我们的做题技巧。有时间的话,一些高质量的模拟题也是可以尝试着做一做的,但要注意,这些模拟题必须高质量,否则会起反作用。

学习建筑设计应有哪些基础

1、以建筑设计课为主线
根据建筑学的特点,我们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融入建筑设计课主线中。将建筑设计专业教育分为四个阶段:
①初级设计阶段:安排在1、2学期。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为“建筑设计基础”(192学时)、“建筑概论”(16学时)等,主要目的是为建筑设计打好基础,培养设计意识。
②基础训练阶段:安排在3、4学期。主要课程为“建筑设计(Ⅰ)(Ⅱ)”(共192学时)、“建筑设计原理”( 64学时)。是建筑设计的入门阶段,将建筑设计过程分解进行,再进行组合设计,初步培养学生的建筑环境意识。
③技能提高阶段:安排在5、6学期。主要课程为“建筑设计(Ⅲ)(Ⅳ)”(共168学时)、“建筑法规”、“建筑节能设计”、“中外建筑史”等。培养学生处理单体和群体设计的能力,提高复杂建筑和建筑群体设计的能力,进一步培养环境设计的意识,熟悉相关知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高整体设计的能力。
④综合拓宽阶段:安排在7、8学期。主要课程为“建筑设计(Ⅴ)”(96学时)、“城市规划原理”(32学时)、“城市设计”(32学时)、毕业设计、建筑实践实习等。要求学生了解建筑设计从立项到完成的全过程,熟悉建筑师的职业特点,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水平,强化CAD能力,进一步将专业技能的深化、拓宽。
2、突出环境意识的培养
结合建筑设计主线,从建筑设计入门阶段开始培养环境意识;进入空间组合设计阶段后,通过真实、熟悉的地段,训练环境设计意识;通过特殊的群体空间设计进一步培养整体设计能力。
3、突出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培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社会对建筑师计算机水平的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CAAD已成为建筑师的一项基本技能。我们分别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48学时)、“计算机辅助设计(Ⅰ)”(48学时)、“计算机辅助设计(Ⅱ)”(32学时)等。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训练,使学生在“建筑设计(Ⅴ)”、毕业设计两个环节中应用CAAD知识,以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直接应用计算机绘图,从而保证毕业生的竞争力。
4、办学目标问题
为了办好建筑学专业,我们制定了建筑学专业的办学目标,具体有以下几点:
4.1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维方法,提高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4.2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设计方法,并能在实际设计中应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建筑设计能力,并初步培养施工图设计能力。
4.3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表达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3.1 绘图能力 通过开设建筑绘画、画法几何即阴影透视、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建筑表现技法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4.3.2 模型制作能力 在1、2学期,通过“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抽象空间模型制作的能力;3、4学期,安排工作模型的制作;5、6学期,开始要求学生制作建筑模型。
4.3.3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低年级课程设计要求简单的构思说明,三年级结合课程设计进行数据分析、说明书的编制。毕业设计要求有完整的设计说明书和答辩,以增强语言与文字的表达能力。
4.3.4 CAAD能力 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学生从5、6学期开始接触CAAD结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最终掌握CAAD技术。
4.4综合技能
要求学生应将相关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建筑设计中。较好的掌握建筑设计的方法与理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理论,了解中外建筑历史与理论,了解与建筑设计相关的人的行为和心理知识,掌握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有关的建筑设计标准和规范。了解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和建筑法规。

5、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
建筑学专业课程分为以下几类:
5.1 建筑设计课
包括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设计方法
5.1.1建筑设计基本原理
建筑学专业注重基本原理的掌握与应用,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单独开设原理课,如一年级开设的建筑概论;二是结合各种建筑设计课讲授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建筑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评析等。
5.2 建筑设计过程与方法
建筑设计过程和方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重要前提,每个设计的过程分析、草图构成、多方案比较,占了相当大的学时。在3、4学期设计的入门阶段,将建筑进行分解,然后进行组合设计;在5、6学期,以空间组合特点分类进行;7学期,进行建筑设计综合训练,以及集中性的实践环节;8学期进行毕业设计。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Ⅰ)(Ⅱ)(Ⅲ)(Ⅳ)(Ⅴ)、建筑师实践实习、工地实习等。
5.3 相关理论知识
5.3.1建筑历史与理论
以讲授建筑理论为主,以史带论,同时学习并掌握相关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
主要课程: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评析等。
5.3.2 建筑与行为
为了建筑设计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生理、心理需求,学生还必须掌握人类行为与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和设计实践从多方面强化人的行为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主要课程:环境心理学概论、建筑与行为、审美心理学等。
5.3.5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从5、6学期的组团组合设计开始,设计课的安排重视建筑与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关系。通过设计实践,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城市景观之间紧密的关系。
主要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概论、城市生态学概论等。
5.3.4 建筑经济与建筑法规
在建筑设计课进行的同时,安排建筑有关的规范、标准和有关的规定,通过设计实习熟悉他们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主要课程:建筑法规、建筑经济概论等。
5.4 建筑技术知识
5.4.1 建筑结构
从二年级开始,设置建筑结构课程,了解建筑的受力体系和特征,熟悉结构设置。高年级设置“建筑结构选型”,进一步熟悉建筑与结构的关系。在毕业设计中,通过结构教师的配合指导,对方案的结构形式和选择进行较多的分析和讨论。
主要课程: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结构选型等。
5.4.2建筑物理
在建筑设计课程中要应用一些建筑物理知识,所以我们开设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试验、测试内容。并结合地域特点,在5学期开设了建筑节能方面的课程,强调了建筑节能这一前沿课题。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水、电、暖、讯等方面的知识。
主要课程:建筑物理、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设备等。
5.4.3 建筑材料与建筑构造
除了开设相应的材料、构造课程以外,我们还通过工地构造实习使学生对建筑材料和构造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主要课程:建筑材料、建筑构造(Ⅰ)(Ⅱ)、建筑装饰构造与应用、构造与工地实习等。
5.4.4 建筑的安全性
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建筑的安全性要求应有基本的了解,并结合建筑设计课的讲授,掌握建筑的有关规定、标准以及防火、疏散设计、无障碍设计等知识。
主要课程:建筑安全性、建筑法规等。
5.5 实践环节
集中性的实践环节是学生曾强感性认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所学的知识在实际设计中应用的重要一环。
主要课程:建筑绘画实习、建筑表现技能训练、建筑测绘实习、构造与工地实习、建筑师业务实践等。
5.6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主要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Ⅰ)、计算机辅助设计(Ⅱ)等课程。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设计基础考点 建筑设计需要掌握哪些建筑知识和技能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查看更多您感兴趣的!

上一篇:爱游戏手机版app美术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美术生最吃香的十大专业学校 下一篇:爱游戏app官网登录酒店装修扰民噪音时间规定消协关于对酒店装修时间的处罚
Comments

评论